4月26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主办,中山大学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承办的“思想引领未来”广州学习沙龙系列活动第二十五场在中山大学南校园文科楼五楼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副总监钟慧、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谢奕、广东南方卫视副总监肖枞,以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昕教授等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活动。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与新媒体携手助力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城市治理的监督等媒体与城市建设的焦点议题。会议由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陈梁副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以“媒介融合对城市文化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的价值参照”为题作了报告,朱春阳教授指出,在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关系网络形成一直是内向的,仅仅聚焦于产业层面。然而,在外向的关系网络层面,始终面临着如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社区、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加强产业发展和社会、城市之间的互动,需要全面推广和推进“产城融合”的实践。
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资讯广播钟慧副总监指出城市文化传播中的两个核心问题:需求和资源。一方面广州在城市文化传播中存在对受众需求忽略的问题,以往的传播活动主要从传者角度出发,认为发出的媒体声量足够大就能使得信息被接收。而现在需要将媒体思路转变为了解受众信息需求——满足受众需求——让受众参与信息的再传播。当前城市媒体对于本地资源的挖掘率和利用率都相对低,需要建立起媒体——城市之间更密切和深刻的联系。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谢奕副总编辑重点介绍了“融媒体”究竟要“融”什么?通过分析融媒体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七个问题,提出城市融媒体要遵循社会治理的逻辑,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发挥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传播力。
广东南方卫视肖枞副总监认为,传统媒体与城市文化建设应该是共生繁荣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和城市从强联系走向弱联系。对于广东机构媒体而言,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建设四全媒体,练好内功,打造在新时代机构媒体要被重新定义的专业水准,抓住大湾区文化城市建设的契机,通过深度参与大湾区的城市文化建设和塑造工程,做好大湾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或许是广东机构媒体收复阵地,再次体现媒体价值的绝好契机。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安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媒体和城市文化传播的关系需要新的研究范式和思考角度。在当下,媒体与城市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基本路径就是城市融媒体必须立足城市,融媒体不仅仅报道和反映城市面貌,而且需要为城市服务,需要思考如何进行数据整合,并将其运用到媒体的应用场景中。在媒介产品的融合和形态创新中,要注重情感化元素的设计和传播。大家对城市文化都有情感,而当下诉诸情感恰恰也是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将情感传播作为重要的体验手段,将文化的产品化和融合化生产作为路径,同时依托小的垂直类应用平台的数据和应用服务,城市文化的传播能够实现更多的可能。(学会部)